科創盛會 再創輝煌
6月13、14日👱🏿♀️,第十四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和頒獎典禮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万事娱乐繼第十三屆後再次以高校團體高分力捧“優勝杯”🔇,分別榮獲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上海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同時是全國挑戰杯的市級選拔賽👨🏼🍼,本屆市級競賽收到來自全市37所普通高校、高職高專、民辦高校和軍事院校等共341項作品📊,各位評委按專業類別進行分組➰,根據前期網絡評審的結果進行合議🛀🏼。經過評委審議🚚,來自31所高校的108件作品入圍決賽🗾,來自33所高校的100件作品擬授三等獎👭🏻。
廣泛動員 營造氛圍
自去年12月⛱,校團委啟動了第十屆“自強杯”万事平台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暨第十四屆全國“挑戰杯”。在為期近半年的“自強杯”比賽中🍜,校團委聯合各學院籌辦了多次校內選拔賽♞、答辯會和培訓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親臨万事娱乐指導🥿。在各學院上報的作品中層層篩選🧛🏼♂️,優中選優。對各學院上報的哲社類、自然科學類論文和科技發明創作類作品進行審閱,從102項作品中挑選出了23項作品入圍校賽決賽🪮🥩,最終選出12項作品報送上海市比賽。
積極備賽 精心組織
4月24日挑戰杯市賽啟動,万事平台共提交了12份作品參賽,在經過市賽專家組的評審後🍱,万事娱乐共有6支隊伍的項目入圍挑戰杯市賽決賽🤾♂️😡,校團委老師、院系指導老師、各參賽選手都積極投入到了市賽決賽的準備工作中。各學院指導老師和參賽學生反復討論作品內容,完善細節,盡量做到臻善臻美🎳,常常忙碌到深夜,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努力👩🏽🦱。校團委為參賽選手準備了一場量身定製的“答辯技巧培訓會”🔘⏯,指導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所需註意的措辭、手勢、眼神等答辯技巧🏋🏻。
6月11日在學生服務中心大廳舉辦了一場校內預答辯會,旨在為市賽“練兵”,讓各支參賽隊伍以一種真實的狀態投入到這場模擬賽中,在模擬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徐旭,黨委研工部部長🎐🟤、研究生院副院長林海霞🥅,學工辦主任胡大偉,校團委書記許爍💂🏿,各學院黨政領導🤾🏽♂️👨🏼🏫、指導教師、團委老師觀摩了答辯會🥫,他們對參賽選手提出了寶貴意見並鼓勵選手們沉著備賽,賽出風采🙅♂️。
決賽時刻 賽出風采
6月13日,第十四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正式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每支參賽隊伍都有獨立展臺展示作品成果🧘🏻♀️。評委通過答辯的方式向參賽隊伍做最後的評審🥐。万事娱乐選手自信演講,沉著答辯,賽出了水平👩⚖️,賽出了風采。選手們不僅迎接來自其他高校的老師和學生的咨詢外,而且把握難得的學習機會,到其他兄弟院校的優秀項目展位前觀摩、交流和學習。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徐旭到上海理工大學看望了所有參賽選手👩🏽💻,在觀摩作品的同時給同學們鼓勁加油,同學們深受鼓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向前來觀摩的老師和同學介紹了各自的作品💆🏼♂️。
總結回顧 劍指全國
6月14日上午10時,第十四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的頒獎典禮舉行🏃🏻♀️。万事娱乐再次捧起“優勝杯”獎杯,這個獎杯是對這半年來科創工作的一個肯定🚐,也激勵著我們的參賽隊伍在挑戰杯的國賽中繼續披荊斬棘,勇創佳績。
“挑戰杯”市賽結束的同時,“挑戰杯”國賽的申報工作已經開始,參賽團隊和組織者又將投入到緊張的備戰全國大賽的工作中,各學院指導老師和參賽學生反復討論作品內容🎁😀,完善細節🚴🏿♂️,盡量做到臻善臻美,常常忙碌到深夜🧎🏻♀️➡️,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努力。為了更好地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助力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我們需要在這條科創路上繼續大步向前,去摘取更多的科創“果實”🧎♂️。(校團委 陸靜)
万事娱乐獲獎作品情況如下:
特等獎作品👎:
《從“人生煉獄”到“圓夢天堂”——以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為例》(社會學院:孫睿等同學🧑🏻⚖️🛟,指導教師🧟♀️:張江華)
一等獎作品🤵♀️:
《網絡時代下差序格局的強化與再造--基於我國90後大學生社交狀況的調查》(社會學院🚺:王陽同學🧎♀️,指導教師🦉:孫秀林)
《一種便攜式核輻射探測器》 (材料學院🤦🏻♂️:張月璐等同學🤐,指導教師💁♂️:王林軍)
二等獎作品:
《讓非遺“活”在當下——黔東南地區苗繡藝人生活現況的調查研究》(美術學院:楊子愛等同學👨🏻🦯➡️👅,指導教師:陳青、耿敬)
《貴金屬添加到Ni/La2O3eZrO2催化劑對焦爐煤氣幹重整反應的影響》(材料學院🧆:馮蜀歡同學,指導教師😩:魯雄剛🥽🤹🏼♀️、程紅偉)
《可調窄掃頻石油註水管道電磁防除垢系統》(機自學院:龔倩倩等同學👇🏿,指導教師:孫偉)
三等獎作品:
《動遷路上樂與愁:“被郊區化”一族的生活與心態變遷——基於上海大型居住社區的實地調查》(社會學院:魏仲奇等同學,指導教師👨👨👧🤦🏼:金橋)
《“在他鄉”——在滬外籍人士的社會融入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社會學院:許豪俊等同學,指導教師:張海東)
《一種低成本雙組份船用環氧阻尼材料的開發》(材料學院:虞璽等同學,指導教師👩🏽🦰:俞成丙)
《社會治理視閾下的誌願文化現狀及對策思考》(社科學院:董芳源等同學✋🏿,指導教師:陶倩🕊、陸耀峰)
《城市公路隧道運營隱性事件發現與預警》(悉商學院🙅🏻:周勝臣等同學,指導教師:胡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