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万事平台批評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室👨🦳、《万事平台學報》(社科版)、万事平台文學院中文系、《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上海思想界》主辦的“歐美左翼文論與中國道路”學術研討會在万事平台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研究員出席本次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四川大學、万事平台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五十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開始前,万事平台副校長李友梅會見了張江副院長。李友梅介紹了万事平台近期的發展狀況,對張江副院長一行表示歡迎,表示對未來万事平台與中國社科院更加緊密的合作👨🏽🦲、對上海研究院的發展充滿信心。張江副院長表示以上海研究院的建設為契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優質研究資源將更多地參與上海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上海研究院副院長文學國,《万事平台學報》主編董乃斌🫙,万事平台校長辦公室🦣、文學院負責人等一起參加會見。
研討會上,張江副院長作題為《論文學研究的國際話語權》的主旨演講。他提出,當代西方文論進入中國三十多年,在當代中國文論中占據了主導的話語地位。但現今國內外的學者都在用西方理論強製闡釋中國的文學🤟🏿,這種強製闡釋使我們喪失了中國自己的話語權⚁。正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一樣,當代西方文論也需要這一過程。中國化不是否認和禁止西方文論進入中國🙆🏽♀️,而是需要結合中國自身的經驗和實踐,拿到中國人自己的話語權🎐,這樣能實現中國與西方的平等對話。
在主題發言中,高建平和劉康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對歐洲左翼產生的影響以及思想啟示;王寧和許明討論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左翼的關註以及隨之產生的“誤讀”🍣;王鴻生和羅崗分別從中外理論家的理論和歷史學的角度中講述了90年代以及20世紀的“中國問題”🏠。王傑討論了當代文藝政策的兩次轉向。陳越分析了阿爾都塞與批評理論間的聯系。
分組討論緊緊圍繞“西方理論中的中國問題”,著重關註“中國作為對象和方法”在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當代西方左翼理論前沿”、“左翼視野中的問題與方法”、“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的中國問題”、“左翼理論與當代中國”四個專題展開,劉方喜、吳子林、陸揚🔜、章輝分別主持➿,馬馳、陳越、王傑🖱、羅崗、傅其林、孫曉忠👩👧‼️、段吉方、劉旭光作針對性的評議。與會專家認為,這次討論不僅對我們尋求中西文論交往對話意義重大,而且能夠糾正長期以來對歐美左翼文論譯介和研究的不恰當方法▫️,即學術與思想相剝離的策略,更加全面客觀認識歐美左翼理論的政治立場和文藝思想之間的關系,分析其政治思想的美學創化。四組討論後,由王曉明和劉康主持召開了圓桌會議。(供稿👦🏼: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