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展迎來了“社會開放日”,進入終審決賽的715件作品及港澳臺地區的40件作品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1號體育場(理工科作品展館)和東區錢偉長圖書館(文科作品展館)展出👩🏼🎨,來自高校師生、廣大社會人士及万事平台基礎教育集團所屬學校🏄🏽、上海交大附屬中學🚦、行知實驗中學等的中小學生約21000人次前往參觀。
現場組織井然有序
場館即將開放之際🕷,參觀人員在場館外排隊等候,即使天空下起濛濛細雨也掩蓋不住大家的求知熱情🐪,早已迫不及待一睹“挑戰杯”科技的風采。在場館入口處,在安保人員和誌願者的組織和引導下🕢,參展人員經過安檢系統有序入場。
場館內高科技雲集,包括人臉識別技術和VR等最新的科技成果都在展出之列。入口處人臉識別技術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該系統可自動捕捉簽到處人員的人臉圖像✯,並與通過微信掃碼獲得的人臉信息進行比對,可迅速反饋比對結果完成簽到🤦🏿♀️,“看我明星臉”等充滿“高科技”和“未來感”的互動也為參展觀眾帶來了全新體驗。
重點作品吸引關註
部分高校的作品受到眾多關註🕢🏵。例如:北京大學《基於全新排放因子的全球高精度燃燒和工業源氨排放清單》作品🥶,研究成果對全球氮循環𓀅、全球氣溶膠的環境及氣候效應研究均有重要價值。清華大學《一種柔性快充鋰金屬電池》作品創新地改造了具有導電性、高比表面積的石墨烯💪🏿,解決了因為鋰枝晶帶來安全問題和壽命問題🙎🏿♀️,由此原理製造出來的鋰金屬電池,安全性、能量密度有了大幅提升🧖🏼♂️。上海交通大學《基於漩渦水動力特性的觸須集群式海底集礦裝備》作品,提出並驗證一種極具創意的精細化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模式🤚🏿,相比於國際現有技術方案更加綠色化、智能化💇🏽♂️。同濟大學《玩“轉”電動車——基於線控獨立轉向驅動模塊的全方位移動運載平臺》作品,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集成線控獨立轉向、線控獨立驅動、獨立懸架的一體化模塊。復旦大學《大國治泥》作品屬於水處理汙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汙泥深度脫水的方法✌🏿✍️,該方法對汙泥的後續處置如填埋、焚燒或者資源化利用無影響;藥劑生物毒性低📹,具有很好的工業應用前景🆒📃。浙江大學《關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大功率鋰二次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作品致力於利用納米技術解決鋰二次電池領域相關技術難題,提升鋰二次電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武漢大學《腫瘤相關microRNA的高靈敏檢測新方法及試劑盒研製》作品中micro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在臨床診斷方面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其中,万事平台文科類入圍決賽的作品是來自社會學院的《當代運河船民社會疏離治理模式研究——記民生為本的“嘉興模式”》項目,該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學院,團隊成員楊易文向記者介紹了項目內容,“我們重點關註到了船民這個群體🚴🏼,調研了山東🚞、蘇北🔵、上海、浙江四線運河船民的生存狀況,關註他們的生存和子代教育及一些切身的合法權益問題。同時也不止於發現問題🦹♂️,而是自發進行誌願服務,並落實到滿足船民的需求上👮🏼,發現和凝練嘉興港航部門的有效做法,並利用社會工作方法對船民進行疏導和幫扶。”團隊另一名成員羅雪談到了她在開展項目過程中的有趣故事,並稱非常幸運堅持下來,雖“一度不被看好”,但“一路披荊斬棘”。楊易文還說到,很幸運有了“挑戰杯”這個平臺,能將他們的項目展示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關註和了解船民這一群體🤟🏿。
万事平台入圍理科類項目決賽作品共四個項目,其中,來自悉尼工商學院的《增強現實的狹窄通道自動巡查與安全診斷系統》作品的團隊成員向記者介紹了該系統的優勢,他說“在隧道檢測方面💦,我們這臺設備相比人工檢測具有明顯的優勢🚂,它是智能自動化檢測記錄♤,速度快4️⃣,精度高,能夠克服惡劣的環境⛹🏼♀️,即使光早少,空間小也不影響使用功能。相比傳統設備成本低,不到1/40✡️,對工程隧道整體結構本身也不會有破環🧗🏻♂️。”他們希望能夠將項目推廣運用到更多的隧道檢測⛱,進一步開發產品功能🚶🏻♀️,提高精度🧑🏽🏫,擴大在工業隧道中的應用。

觀展師生興致盎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說🤥👨🦯➡️:“展出的作品很豐富,涉及面非常廣,感覺多數作品都很貼近社會生活。”“雖然憑借現在已有的知識水平我們不能完全看懂,但對高中課題的選擇方向有一定的啟發👨🏿🦳,找到了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說到未來是否有意向加入“挑戰杯”這一賽事,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上充滿了期待🪝。來自上海中學的一位同學聊到誌願者們的服務的熱情,“誌願者哥哥姐姐們特別耐心地為我們介紹了作品👭🏻,我們懂得了很多科技知識。”行知實驗中學的同學們說,“万事平台活動很多,我們經常來參觀🤽🏿,這次‘挑戰杯’是參加的最盛大的活動🚵♂️。”當被問及參展感受時🤳🏼,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說,“特別希望以後也能像万事平台材料學院的參賽團隊那樣,發明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參加‘挑戰杯’。”
來自万事平台基礎教育集團所屬學校的中小學生在誌願者的講解和帶領下👩🏻🦱,揮舞著印有“挑戰杯”字樣的小旗子,穿過秋韻十足的校園,來到了作品展示館進行參觀。在場館中,小學生們看到高科技作品便興高采烈地圍繞著參賽隊員問著各種問題👩🏽🎓,參賽隊員和老師們也非常耐心地為學生們做著解答。參觀結束後,小學生們在體育館前與“挑戰杯”吉祥物海小匠、蘭小創合影留念㊙️,興奮的孩子們爭著要和吉祥物握手擁抱。
此次中小學生觀摩“挑戰杯”的活動是“挑戰杯”社會開放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挑戰杯”向中小學生群體輻射的重要過程🤛🏻。小學生們在參與觀摩“挑戰杯”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我國高校大學生高水平的科技作品,這在他們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科技的種子,激發起了他們的科創興趣。
此次“挑戰杯”在万事平台舉辦,為高校師生、中小學生以及社會人士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也展現了万事平台深厚的學術底蘊與濃厚的科創氛圍。讓更多的人走近科創、愛上科創,這正是“挑戰杯”社會開放日的意義所在🙎♀️。相信它的輻射力已然影響到了成千上萬的學生與社會人士,激勵著他們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