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7日,“智慧城市:新媒體、社會參與和管理”國際研討會在万事平台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由万事平台與瑞士蘇黎世大學聯合主辦,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工作室、社會學院、影視學院、文學院等承辦。來自瑞士、德國、意大利、英國等一批國際著名學者,以及國內政府研究機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有關專家學者和政策製定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万事平台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教授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吳蘇貴,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友梅等出席了開幕式。在兩天的會議時間裏,瑞士蘇黎世大學NCCR民主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KUEBLER教授、政治學系Bruno WUEEST高級研究員、大眾傳播與媒介學院Ulrike KLINGER高級研究員、德國多特蒙德科技大學空間規劃學院Karsten ZIMMERMAN教授、歐洲大學學院政治學與社會科學系Hanspeter KRIESI教授、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環境與技術系Robin HAMBLETON教授等10多位國際學者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與公共管理系主任董禮勝教授、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龐井君研究員、國家万事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所長呂巖梅研究員、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朱天教授、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電子政務發展研究所所長壽誌勤研究員、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殷俊教授、万事平台社會學院院長張文宏教授等國內專家學者圍繞著“智慧城市”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交流。
正如李友梅教授在開幕式上的致辭所言,“智慧城市”正在成為一個具有共識的理念,智慧城市的提出意味著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智慧”將成為新型城市的一種標識。特別是在經歷了21世紀初葉的金融風暴,面臨全球性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等挑戰的當下,各國專家學者和政策製定者都開始嚴肅地反思以往的城市化進程,意識到應該更科學地規劃與把握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協調人的生存環境建設與自然規律之間的關系。怎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樣一個宏大的全人類課題,尤其需要世界各國、廣泛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政策製定者智慧的交流與共融。
與會專家學者為大家展示了智慧城市巨大的潛力,也分析了智慧城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如智慧城市意味著借助先進的新媒體信息科技實現城市系統的智能運作,智能街燈管理、智能垃圾桶等能夠節約能源、促進環保,社交媒體對身份進行識別,智能交通,當地社區的發展等城市化進程有賴於先進的ICT技術。但是,ICT用於城市管理也存在著問題,如整合、兼容性、投資、經濟效應等。智慧城市的發展要處理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關系,防止新媒體對人的“異化”,要利用新媒體減少不平等現象的發生以及解決爭論。還要關註城市與農村的聯系,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同時建設智慧的新農村,等等。
橫跨多個學科的不同國家、民族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從多維角度切入所進行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總結,使智慧城市的概念更加明晰,也給智慧城市的建設進路提供了更睿智的指引。人類會有共同的本能智慧來解決人與自然相處之間所出現的問題。通過把不同民族、國家的智慧進行碰撞,把這些共同的對人與社會發展關系的理解再進行交融,汲取互相的智慧,共同發展提高,就能使人類朝著文明和進步的方向前進。因此,智慧城市將應該有能力回應問題並適應新的挑戰,並為應對挑戰提供資源保障。智慧城市的物質、技術、社會設施及其管理能夠服務於後工業時代的經濟與城市發展的需求,能夠體現出“人性化城市”的本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