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動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設計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共同探索交叉學科平臺建設,由万事平台社會科學學院主辦、哲學系承辦的“哲學.文化與社會治理”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9月12日順利召開🍸。來自万事平台社會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文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的教師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開幕式由万事平台哲學系主任寧莉娜主持。
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歐陽光明在開幕式上致辭,認為此次研討會是學院積極探索交叉學科平臺建設的初步探索,通過哲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數碼藝術等多學科交叉,共同研討社會治理及其創新問題,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性和緊迫性。
在主題報告階段,主要圍繞社會治理的信仰問題、社會治理中的意識形態問題、社會治理中的製度創新問題、城市文化與治理的設計維度🤗、數字技術中的交互體驗問題、數字裝置藝術等問題展開研討。來自社會學院張敦福教授🌘、數碼藝術學院鄒其昌教授、柴秋霞副教授➜,社會科學學院陳新漢教授🫢、楊慶峰教授、劉錚教授和劉靜芳教授等做了主題報告。
陳新漢教授認為,社會治理要重視國民信仰問題,信仰是社會價值觀念在主體意識中的心理積澱,要重視社會價值觀念認同和共識環節中的信仰因素,以及人文精神與作為信仰的社會價值觀念🎪。陳教授認為,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範圍內,社會價值觀念不僅總是多元的,而且在同一社會價值觀念中又具有多樣性𓀄,這是社會的常態。反之,則是社會的變態📟。在社會治理中要註意一元與多樣、一元與多元之間的關系。
張敦福教授認為,在社會治理中要重視跨學科視角🛅,要理性把握不同社會模式下社會成員的生態環境🦸🏽、權利義務關系、消費者身份認同及其環境後果,它們存在明顯差異性。
鄒其昌教授認為🦹🏼♂️,在城市文化和治理中要凸顯設計維度,城市設計要為“愛”而設計👼🏼、為“樂”而設計、為“美”而設計🦤。設計要凸顯民族因素、情感因素、景觀因素等🐠,設計應該成為創新的驅動力🫰🏽。
劉靜芳教授認為,意識形態工作與社會治理關系密切🌩。要重視意識形態的雙重規範性🚣♂️,重視作為意識形態核心的價值觀念及其確證的特殊性,重視意識形態所製約的顯規則與源於傳統的隱規則之間的沖突💂🏻👮🏻♀️。
劉錚教授認為🫗,城鎮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要重視製度創新,城鎮化建設要關註人的城鎮化👩🏽,關註的人問題,尤其是人的信仰問題📙、人的發展問題等👨🦳。
楊慶峰教授認為,當前數字藝術、設計學、計算機等領域關於交互體驗集中在主體與對象的相互作用上,這是其明顯的局限。從哲學尤其是現象學角度看🧑🏻🦼➡️,它們對交互的理解是比較狹窄的,從本質上看,交互概念主要是在不同主體之間的基礎上的💆♂️,其哲學基礎應該是交互主體性🧑🏻🏭。他認為,交互體驗的研究過於偏重感知交互層面⛹🏽♂️,而忽略了情感交互和主體交互。
柴秋霞副教授認為,數字裝置藝術是數字技術與裝置藝術合作的產物👋🟦,是一種基於數字技術的🤑🧑🏼💻、特質的、多維的藝術作品🧑🏻🎄,一種數字媒介技術介入裝置創作的動態合作範疇數字裝置藝術不同於傳統藝術的審美範疇的多重維度,涉及認知審美🧨、機械審美🙁、信息共享審美👨🎤、技術審美、沉浸式審美、肢體語言與聲音審美等方面。
在兩個分會場的交流討論中🧜🏼♀️↩️,分別圍繞“社會治理的方法論思考”和“數字時代的技術與藝術”的主題展開研討👧🏻。與會者表達了對交叉學科平臺建設必要性的共識,期待以多學科視角聚焦當代社會及人的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哲學在社會學、政治經濟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領域中的理論研究及方法論作用。與會代表還就哲學和藝術的關系、藝術形態與審美方式💂♂️、社會治理中的規則意識、生態文明以及如何以問題為導向推動交叉學科平臺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此次研討會是社會科學學院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原高峰建設中推動交叉學科平臺建設的初步嘗試。據悉,社會科學學院將積極推動交叉學科平臺建設,以哲學學科為支撐,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原高峰建設為契機,圍繞國家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發揮學院現有學科優勢🗿🫴🏼,開展與學院內部其他學科⛴、兄弟院系的跨學科對話🙅🏿,推動交叉學科深度合作研究,後續還將推出一系列的交叉學科學術研討會。(邱仁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