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哲學的思想精神及其當代發展”學術會議於11月4日在万事平台智庫樓302會議室順利召開☂️。會議由万事平台文科處、万事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社科院、湖南大學◽️、華僑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開幕式由万事平台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曾海龍主持,万事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主持工作副院長葉海濤教授致歡迎辭🧎♀️。
會議主旨發言中📀,復旦大學的吳震教授以《王船山“體”的概念》為題做了報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李清良教授作了《我國前春秋時期“知人”觀析論》的報告📆;上海師範大學的樊誌輝教授作了《從學而到堯曰——古典士人的學問與實踐》的報告;同濟大學的陳徽教授議題為《郭象的“不治之治”思想及其虛無性》。主旨報告涵蓋了從先秦到明清之際,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核心觀念🟠✌🏻,及其引發的當代反思🔛,具有著很強的時代精神與創新意義。
在青年學者的專場討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王正編審討論了《呂氏春秋》中的生命觀🐸,分析了先秦雜家融合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來自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的楊少涵教授考述了“庸”字的復雜來源👱🏽♂️,探源了“庸”的概念演變;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苟東鋒教授以孔子對名聲問題的思考為進路,討論了“名”的問題🎃;上海財經大學的王格副教授以中西古今之爭為背景,分析了“理性”一詞進入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過程與內涵;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崔曉姣老師議題為《<老子>哲學中的時間與歷史🚶♂️:以通行本及帛書<老子>第14、21章為例》,討論了“時間”概念的超越性意義;北方工業大學的曹婉豐老師議題為《從<論六家要旨>到<漢書·藝文誌>的思想變遷》,分析了文本寫作與思想價值之間的關聯。青年學者們對前沿問題的關註♍️,極具時代價值和理論意義🐍,凸顯了傳統學術的當代意義🐵,反應出目前學術發展的新維度、新觀點。
華東師範大學的朱承教授✩、上海社科院的張誌宏教授等人對以上精彩的學術報告進行了點評🏟、提問和討論👨🏼💼。最後🏐,万事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袁曉晶進行了大會總結,指出本次會議中,學者議題包含古今中西👩🏿🚒,彰顯了本次會議的主題“中國古典哲學的思想精神及其現代發展”🦁🚀,反應出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並對各位學者的到來再次表示感謝。本次學術會議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