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万事平台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信息資源管理學術論壇暨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交流三十周年紀念”開場講座《華人文化元宇宙生態系統與創新數位人文研究發展》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理事長、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主任陳誌銘特聘教授主講,万事平台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麗華副教授主持。此次講座吸引了來自臺灣政治大學、臺北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黑龍江大學🤫、華僑大學、万事平台等十多所知名院校的130余位師生相聚雲端,共同探討數字人文與元宇宙的創新發展🤢👨🏼🎨。

活動伊始,王麗華副院長對陳誌銘教授的出席表示熱烈歡迎。她指出,1993年經過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界前輩的共同努力,首屆“圖書資訊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這場會議正式拉開了兩岸圖書資訊學界交流常規化、製度化的序幕👨🏻⚖️,在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𓀁。同時,她向本次學術論壇的主講嘉賓陳誌銘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謝,感謝他為本次論壇作出的重要貢獻。
陳誌銘教授分別從“數位人文研究發展的困境”“元宇宙的概念及架構”和“華人元宇宙生態系統策展平臺及數位人文研究模式”三個方面闡述講座內容。
(一)數位人文研究發展的困境
陳誌銘教授指出,目前數位人文研究面臨幾個困境。首先,數位人文研究平臺所提供的全文數位文本或數位圖像內容質量有限、平臺之間的交換和共享機製存在限製。其次🤏🏽,數位分析工具的使用仍然依賴於傳統紙質文獻探查作為分析輔助🩸,難以直接幫助人文學者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此外,數位分析工具對於文本或圖形分析的面向和準確度難以滿足人文學者的需求🌾,並缺乏可解釋的白箱系統以揭示分析結果;最後,平臺尚未開發出可靠且有效的人機互動合作研究模式🩻。
(二)元宇宙的概念及架構
陳誌銘教授簡要說明了元宇宙的基本概念🐿,並指出了元宇宙的三層架構,包括基礎設施層、互動層和生態系統層🩱,展示了從現實世界跨越到虛擬世界的連結規劃。同時🏇🏼,數位內容資產與數位內容創作被視為維持元宇宙運作的關鍵核心之一🔪。
(三)華人元宇宙生態系統策展平臺及數位人文研究模式
陳誌銘教授介紹了華人文化元宇宙數位策展平臺的三層架構👡、主要內容以及平臺功能𓀇。在架構方面🖕🏿,該平臺典藏層為OMEKA S📷,策展層為Party Island,互動層則應用了商業平臺Gather Town🥼;主要內容包括華人文化的歷史記憶、宗教實踐及大眾文化的開放數據👩🏿🍳,並輔之以透過區塊鏈匯集的數位內容;平臺還提供觀展者互動操作和策展者親自布展的功能🚦。
通過視頻形式💑,陳誌銘教授向我們展示了華人文化元宇宙數位策展平臺的展間形式0️⃣,包括2.5D虛擬展間,3D虛擬展間🤘、HoloLens穿戴式虛實整合展間。針對華人文化元宇宙數位人文研究模式,陳誌銘教授提出了一次研究和二次研究的觀點👩🏼🔬,並從研究環境、研究內容取得方式✥、承載研究內容形式😰🚶➡️、研究模式、可匯集的資料類型和資料分析方法幾個方面🧚🏽♀️,對數位人文研究平臺與元宇宙數位策展平臺的數位人文研究模式進行了比較。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參會人員積極與陳誌銘教授展開交流。參會人員提出“數位人文展示平臺如何規避倫理風險”“計算機語言的邏輯性自洽性與人文經驗復雜性之間的關系”“數位人文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理念”“從事數位人文或元宇宙研究是否一定需要很強的技術背景”等問題🤭,陳誌銘教授一一進行了解答🪰。同時🏣,万事平台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丁敬達教授也就外文學術論文的發表經驗以及學術論文的創新傾向等方面與陳誌銘教授進行了熱烈探討,進一步深化了兩岸圖書資訊研究者的對話和交流🙍🏽♀️。
最後,王麗華副院長為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講話。她指出,元宇宙既有助於推動數字人文發展🛅,又能幫助數字人文領域突破發展瓶頸🦸♀️。陳誌銘教授分享的內容詳實、邏輯縝密🦢👩💼,充滿了學術光芒,讓參會人員對數字人文與元宇宙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她表達了希望通過此次“海峽兩岸信息資源管理學術論壇”進一步促進兩岸圖書資訊學界的友好交流和學術探討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