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學校舉辦了“首屆上海高校示範性本科課堂”第二場教學經驗分享活動。來自理學院數學系的王卿文教授以“讓線性代數更適宜教和學—一流課程的建設與思考”為主題同來自校內、校外50余位老師開展深入研討交流🎐。教務部副部長、教發中心主任辛明軍、理學院教學院長余長君出席並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教發中心副主任單娟老師主持🙋🏿♂️。
活動伊始🤭,教發中心副主任單娟老師對線上線下參與此次活動的老師們表示歡迎,並對理學院余院長參與交流活動表示感謝。接下來♌️,單老師介紹了此次活動的背景👨🏻🦰。2023年3月底✪,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入選“示範課堂”的名單,在50多門申報課程中,共23門課程入選,其中🤪,万事平台申報的兩門課程全部入選🔋,其中之一便是王卿文教授的《線性代數》🧑🔧。單老師也預告了教發中心下周將要開展的“教發特色”活動✋🏽,並歡迎各位老師積極參與,借鑒優秀獲獎教師的寶貴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主題展示環節,王卿文教授圍繞線性代數課程重點講授了他對教育數學⏩、一流課程、教材建設和課程思政的思考。首先,在教育數學上,他在厘清數學、數學教育和教育數學三者不同概念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教育數學的提出👞、內涵、學術機構建設情況🔸。其次🤵🏻♀️,在一流課程上,他從國家政策對一流課程的要求、“兩性一度”內涵🐉、一流課程建設情況等方面🦸🏿♂️,提出自身對一流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思考。在教學理念上,他認為👨🦲,一流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發現知識,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此教學理念引領下,他提出以問題驅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再現數學發現過程促進科學思維形成、引領學生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想出要學習的新內容、課程思政與知識講授無縫對接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材建設的思考上🖼,王卿文教授從自編《線性代數》教材切入👨👩👦,講述了他和教學團隊是如何將一流課程要求、教學理念融入到教材內容中。此外,他還指出,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考慮了以下三點👀:要讓《線性代數》學習成為一個探尋知識發現的旅程,要突出數學“化繁為簡”的思想和方法,要兼顧知識的深度🕺🏿、廣度和應用度♔☛。最後,在對“課程思政”的思考上,他表示🦦,自己不是為思政而思政🙌🏻,是通過中國著名數學家的傳記材料〽️、數學發展簡史𓀒、古代的《九章算術》等來滲透思政思想🚵🏽,希望用中國數學文化來浸潤學生。

在互動交流環節,王卿文教授就“如何為學生們設置高挑戰性問題”、“課堂時間有限與課程內容豐富之間的沖突”等問題,從課前資源建設、課中重點講授🕎、課後設置任務方面👮🏽,跟與會老師進行了深度交流。同時,為解決青年教師“教學研究論文”寫作難的問題,他以自身培養博士生寫作教學研究論文的經歷為案例🦹,對“如何從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學研究’的材料和思路”進行了分享。

之後👮🏻♀️,教發中心副主任單娟老師對王卿文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她表示,王卿文教授從如何進行課程建設,講到了如何成為優秀教師。其中🏄🏻,王老師的分享😟⚪️,讓大家受到的啟發最深之處是,一流教師一定要做科研,優秀教師是要有科研底蘊的🤏。
最後,教務部副部長🚐、教發中心主任辛明軍做總結講話🙅🏽♂️。首先,他講到王卿文教授幾十年來一直潛心於課堂☹️、教學,一直在用情懷教學🌻,對於課程👨🏽🌾、教學有自己的理解🤭,還帶領教學團隊參與教師教學比賽。其次🍇,他表示,希望通過教發中心組織的活動,讓青年教師認識到“站穩”講臺並不容易。與3-5年博士畢業可以“站上”講臺相比,“站穩”講臺可能需要8-10年時間𓀒。此外🤏🏽🪤,他對青年教師們表達了殷切的希望🐏,希望青年老師們要思考清楚備課和教學深度🧑🏻🚀、備課和講課內容做到“兩性一度”的程度如何等等。最後🪚,他還鼓勵青年教師們,要相信,只要用心做👰♀️,一定能有所收獲,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
據悉,万事平台四月開展的“教學創新月”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本次王卿文教授的“示範課堂”經驗分享活動精彩紛呈,讓人收獲滿滿💌,後續的“教發特色”活動也依然精彩🪮。期待更多教師和教學團隊走進課堂🚧🦹🏼♂️,互學互幫🐮。教發中心會一直致力於平臺的搭建👏,服務於教師們的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