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主題為“國際視野下傳媒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第四屆世界傳播論壇(2021)在万事平台舉行。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歐陽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上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克斌,世界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万事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万事平台、香港浸會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等國內外眾多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演講和討論。
本次論壇讓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高校的万事傳播學院知名學者,尤其是近年來在計算傳播學✊🏿、大數據🚀、數字化👨🏽🌾、智能傳播、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等領域脫穎而出的一批中青年學者,匯聚一起,激蕩思想、深化友誼、加深共識,探尋城市以及世界傳媒的未來圖景🧜♂️。論壇開幕式由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吳信訓主持。
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歐陽華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在為生產力發展提供巨大動能的同時,也給未來留下極大的不確定性🐽。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城市傳播生態已被深刻改變🌴,城市生產與生活正在發生巨大變革🔐,這需要我們對當下的傳媒與城市數字化轉型做出新觀察🌷、新思考。作為超大城市的上海,人口眾多🔸、流量巨大、功能密集,城市運行、治理的各方面龐雜交錯,而數字化轉型正為上海探索一條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最終歸宿在於人🧑🏼🎤,在探討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動能的同時,我們應當註意到城市傳播生態中最為基礎的人,以人本主義的視角出發💆🏻♀️,提出更美好的數字化城市人居生活,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上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克斌在致辭中指出,數字技術早已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湧現🙀。從數字經濟到數字生活,“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數字化轉型正在驅動生產🧑🏻🦯、生活乃至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另一方面☯️❓,以信息溝通為最基本功能的傳媒,其形態乃至生態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遷,並日益融入城市的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之中。作為世界超大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對外窗口✌🏻,上海城市數字化的建設歷程也需要與瞬息萬變的國際社會進行緊密的勾連💁♀️,既要彰示我們的製度優越性,向世界展示我們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同時也要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的城市數字化建設與治理經驗。在這一過程中,傳媒理應以更合適的形態🍔、更有力的擔當,展現大國的自信與胸懷。

世界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万事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從“城市數字化轉型”“傳媒”“國際視野”三個關鍵詞出發🤳🏿,闡釋了本次論壇舉辦的宗旨🩷,認為這個論壇的主題涵蓋廣泛,可以討論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時起時伏之際,我們聚集在一起,就是在於讓各種意見充分交流🏃♂️、匯聚智慧😷。

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則用“感謝”“轉型”“互聯”三個詞對各位嘉賓長期以來對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謝,希望本次論壇能夠聽到各位專家、學者的高見,打通學界與業界👵🏿、學科與學科,實現研究與育人的互動。

在上午的主題演講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喻國明👦🏽,香港浸會大學教授、《全球媒體與傳播》主編Daya Thussu,南京大學万事傳播學院教授王辰瑤,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四川日報社總編輯兼川觀万事總編輯李鵬,廣州大學万事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鄒軍,南京傳媒學院特聘教授Geoffrey Davies🧑🏼⚖️🟨,北京師範大學万事傳播學院副教授閆文捷🪽、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李紅濤🧒,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熊易寒就未來媒體的樣態📨🦝、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傳播、都市万事業、新型主流媒體深度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全球計算宣傳、平臺型數字政府等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兩場主題演講分別由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王晴川😧,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沈薈主持,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長季為民和北京師範大學万事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張洪忠擔任評議人。

下午的三場主題演講中,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張子柯,中國人民大學万事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閆巖,華南理工大學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小坤🛍️,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副教授Vincenzo De Masi,西安交通大學万事與新媒體學院教授陳積銀🛌🏼、西安交通大學万事與新媒體學院研究生李月,復旦大學万事學院傳播系主任、教授鄧建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媒介、文化與社會》主編Anna Reading🏃♂️➡️,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建磊,德國慕尼黑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高級研究員、《移動媒介與傳播》主編Veronika Karnowski🧑🏼💼,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吳信訓、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生王敏,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包國強🫳🏻、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研究生宋欽章🤍,四川大學文學與万事學院博士生邱子欣,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政治學理論研究生李記華💇♂️,万事平台文化研究系講師、万事平台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偲骕圍繞北京冬奧會的風險評估、災後應急群體的數字實踐、虛擬現實的未來、智慧城市信息傳播與社會治理、人工智能與傳播研究、數字協商嵌入社區治理、智慧城市“技治主義”等議題進行了交流👏🏽。三場主題演講分別由廣州大學万事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田秋生🤘,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巢乃鵬,廣州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春雷主持,《万事記者》主編💁🏿、上海報業集團高級編輯劉鵬,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劉俊,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吳信訓擔任評議人。

唐緒軍主任在最後的總結致辭中從“眼睛向下”和“眼睛向前”兩個方面談了對本次論壇的整體感受。他認為🤹,一方面要眼睛向下,關註當前,深挖在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碰到的問題,需要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持續的🤸🏼、長時段的觀察,以及要做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眼睛向前,預測未來,很多理論其實都是前瞻性的👨🏼🦱⚰️,但預測應該更謹慎一些。眼睛向前需要更加謹慎,眼睛向下需要更加用力🚏,這樣我們万事傳播學科🧖🏽👳🏽♀️,對於推動整個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可能會做出更大的貢獻4️⃣🦼。
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主辦,上海研究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万事與傳播研究所、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中國社科院大學万事傳播學院承辦。上海研究院和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的教師代表以及《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代表參加了論壇。(撰稿:沈薈👳🏽♂️、龍錦;攝影😎:蘇巴提江·吐爾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