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 我的夢”—“三十三天尋訪六節微型歷史課”向青年節獻禮
——記人才學院“中國道路 上海變遷”主題尋訪活動
牙牙學語時👩🦰➡️,我們在媽媽懷裏聆聽古人軼事;學校讀書時,我們從教科書上親近歷史的滄桑印記;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知行合一,傳承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如何真正將“中國夢”與“我的夢”相結合🏌🏽,一直是學員們思索的問題。2013年3月底♠︎,人才學院 “中國道路 上海變遷”主題尋訪活動正式開啟👰🏿♂️,學員們帶著對歷史的虔誠和滿心的期待,開始了33天的尋訪歷程🦜。
5月3日,在紀念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學員們在校本部樂乎新樓報告廳舉行了“時代在召喚青春夢飛翔”紀念五四主題學習活動暨 “中國道路 上海變遷”尋訪總結分享會,以6節“微型歷史課”的形式向青年節獻禮🐺⚃。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人才學院院長忻平⛑,閘北區發改委副主任、人才學院導師陳新光🦀,社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綱要教研室博士後姜虹出席並擔任評委。前來交流精英人才培養工作的上海金融學院學生處一行4人以及万事娱乐基層團支部書記代表們也參加了本次活動。
三十三天尋訪 歷史用腳步丈量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員們需要時代的眼光🌏,而時代的眼光根植於歷史的積澱😒💔。在3月底至5月初的尋訪中,學員們把2013的春天留在了一段有關城市的青春記憶裏🚷,在探尋上海的點點滴滴的過程中也感悟了祖國的發展變遷🫕。從1843年到2003年,在上海開埠170周年的時間跨度裏🧖🏽♀️,6個團隊以時代為線索,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通過製訂詳實的“尋訪策劃書”,並結合高端講座中的感悟和思考,在學習中行走、在行走中學習。
在33天的尋訪歷程裏,6個團隊共尋訪了44處代表性地點和名人故居,用腳步丈量了的每段歷史的發展軌跡;閱讀了27部歷史書籍,用雙眸歷覽了這座城市的變遷🙅🏽♀️;采訪了33位社會各界人士,在與他們的交談中💈💪🏿,聆聽著歷史背後的趣事和感悟;觀看了27部電影💂🏼♂️,在交錯的光影中感受從十裏洋場到舊都市再到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脈搏🥮。
“我們總是忽略過去的歷史背景,沒有厚重的歷史積澱是不可能達到一種深度去感受一個城市的。”正如美術學院10級本科生盧紫荷在成果冊上所寫,“建築是一個多元貫通的學科🫳🏽,而我卻一直將自己困在專業當中,總認為走出去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做法👨🏽🍼,但這次的尋訪活動讓我改變了想法,充分了解民生、民情,感受在城市中的生活😆,理解經濟在城市發展和規劃中的導向性地位👩🌾,更好的全面思考問題🧑🏻✈️,有著歷史的積澱也就可以站的更高、看得更遠。”
六支團隊分享 且思且行在路上
如何在短短30分鐘裏展現博大浩瀚的歷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分享自身的體會,各團隊都絞盡腦汁,豐富詳實的史料☸️、創新多樣的形式、震撼人心的視頻和音效、感人至深的講述將學員們帶回了時光的隧道🤷🏽♂️、歷史的長廊。如果說🤹🏻♀️,33天的尋訪對學員們是一種精神洗禮,5月3日下午的“微型歷史課”則是學員們自己的“青年節”。
一行十余人身著正裝整齊上臺🧖🏽♀️,在“政委”社區學院12級本科生司昊林的報告中,第一團隊以《破·拓》為主題的成果展示正式開始。“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請翻開課本,今天的歷史課將帶大家一起回眸1843年到1911年民國成立前的上海🚵🏼♀️。”隨著機自學院11級本科生趙青松的解說💙,一堂生龍活虎的“歷史課”開始了⚪️。“課堂”上,學員通過話劇的表演🫢,形象展示了洋務運動的興衰、百日維新中戊戌六君子的壯邁豪情🤰;原創詩歌《申城之初》氣勢磅礴的朗誦,更是喚起了在場師生的強烈共鳴♈️。在師生的課堂互動中,他們展開了對上海開埠影響的討論,啟迪學員對歷史的思索👨🏽🦱。
隨著“新青年”三個大字出現在大屏幕中🧑🏿🎓,第二團隊帶領學員們走進了1912年到1921年的歷史,一個關於“老房子和老房子主人的故事”在講述中緩緩展開。學員們在故居照片的背景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現了當年偉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情景。看,李大釗大筆一揮🏖,一篇《庶民的勝利》洋洋灑灑,豎起了“科學”“民主”的大旗;福新面粉廠裏,榮氏兄弟在為實業興國辛勤耕耘;聽,“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那是嘉興南湖上一群熱血男兒在英勇地呼喊。學員們通過慷慨激昂的演繹向大家訴說著短短九年的時間中裏🔍,思想的碰撞和青年的集聚。
隨後,身著亮麗旗袍、整齊軍裝和長袍的“演員”上場👨🏽💻,第三小組通過演繹《尹先生的一家》,在交錯的光影中帶領學員們走進了1921年到1949年的歲月裏。感人至深的旁白和多幕情景劇,展現了日本侵略上海淪陷的沉痛,租界裏夜上海曾有的歌舞升平,南京慘遭大屠殺的悲痛,還有將士英勇抗戰的壯烈😇。從摩登女子到多金商人到社會的底層百姓,一情一景,都向學員們講述著孤島時期的上海👼,也使學員們領悟著這座城市無時無刻不與祖國的命運相連,不與國民的喜怒相關🧜🏽♀️。
在一段對知青的采訪視頻中,開啟了第四團隊從1949年到1978年的尋訪展示。万事播報中一串串精確的數據🤨,帶領學員們回顧了大躍進時大煉鋼鐵如火如荼的場景🌥;一條條駭人聽聞的消息,讓學員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對社會的影響;一張張恢復高考的照片,則展現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外交事業的進展、海派文化的發展,也成為了社會前進的新起點。學員們不禁感慨,這三十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新生國家在挫折和夾縫中力求發展的坎坷曲折的三十年。
當《万事聯播》熟悉的背景音樂響起,第五團隊的兩位學員的登場,通過万事播報的形式展現了1978年到1990年間上海的變化與發展。團隊學員在尋訪期間,參觀了寶鋼公司☃️,並對寶鋼集團企業文化部主管進行了深入采訪,重點探尋了寶鋼三十年發展史🧆,由此洞察了中國經濟從孤立閉塞走向開放繁榮的發展之路。在與張錚老師的交談中,學員們也體會到了一個企業對時代使命和國家命脈的承載。
最後🙏🏽,第六團隊以“上海的一天”為一主題🔮,通過對一位普通上海市民生活的動畫展示,呈現了九十年代以來上海生活的全景。在尋訪中,團隊成員特別來到蘇州河🤸♂️,通過取樣進行測試,了解當前水質汙染情況🌛,並根據專業所學提出了解決汙水問題的方案。同時,該團隊結合在人民公園等地的實地采訪,了解當下人們對於上海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感悟和最樸素的期待🔡,也帶給學員們關於城市發展及文明進步的思考。
六十八份成長 匯聚成一個夢想
在各團隊展示的過程中,學員們也分享了自己在尋訪過程中的感受🕓。影視學院11級本科生程秋成說,“在尋訪中,我們不再以旁觀者的身份🤮💁🏼♀️,而是以一名主動的探索者的姿態去探索🧑🏿🦳、去發現。一個月的時間盡管有限,但卻讓我們開啟了一種新的意識。尋訪雖然結束,但對歷史的敬畏與思索仍在繼續🚙,而我們,也將把時代賦予我們青年的責任更好的踐行。”錢偉長學院11級本科生吳柯儒講到,“我們走在上海的街道間,感受著上海文化的熏陶😇;我們徜徉在上海的歷史中📅,感觸著那一份份宏偉的決策和建設🧺。通過尋訪我們融入了這座城市⛱,了解了過去,思考了未來👴🏻,才會有更深的體會和信念。”
在展示過後🤾🏽♀️,各位老師分別進行了細致的點評和指導,學員們收獲頗豐👵。人才學院導師陳新光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動🧏🏿♂️,他認為本次尋訪活動主題選得恰當得體🧑🏻🔧,體現出了時代特色和當代精神。從思路設計到外出尋訪📀🙅🏼♀️,從材料選取到成果展示,學員們準備地用心認真,一個月來的辛勤付出使本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人才學院院長忻平教授在對學員的寄語中提到“作為近代中國的縮影🕎👩🏽🌾,上海走在時代前列,當下我們所說的‘中國夢’就是中國人的夢🤱,是中國人救中國強中國的‘強國夢’,近現代一百多年來,仁人誌士都在為這個夢想前赴後繼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青年學子應當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營養🫗,促進自己更好的成長。”
33天的尋訪🦞,學員們用雙腳丈量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更感悟著歷史的厚重與新時代的使命;33的尋訪,學員們付出了淚水汗水,體味了路途艱辛,也一路思索沉澱,尋訪仍會繼續,對責任與使命的傳承也將繼續。
(校團委👨🦰、人才學院 楊思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