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旦學生投毒,到南航學生刺死室友等一系列校園悲劇的發生🤸🏻,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更應認真思考事件背後的原因🏌️,同時幫助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人才學院七期學員在樂乎新樓報告廳舉行了以“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抗壓能力”為主題的學員論壇。社科學院張亞月老師、蔣國慶老師,環化學院孫儉老師出席了本次學員論壇,並對學員的討論進行了指導和點評。
發散思考,深度挖掘
本次學員論壇在有趣的斷案遊戲中拉開序幕。學員們在三個案件的推理中積極思考🙅🏽🙎🏿♀️,仔細尋找線索🎱,由表及裏,偵破案情。遊戲結束後🙎🏻🎖,“復旦投毒案件”視頻的播放帶領學員們回顧了案件發生的始末🤸🏻♀️,使大家開始了關於“復旦投毒案背後我們看到了什麽”這一問題的討論☝🏿,學員們對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同時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社區學院12級本科生司昊林認為“類似的事件在很多高校都發生過👩🏿,我覺得這反映了現在獨生子女在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和渠道上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也指明了我們今後需要改進的方向。”社區學院12級本科生肖勁濤認為,“我了解到林某平時很喜歡看歐美血腥暴力的影片👨🏽🔧,也許這些影片對其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國家應加強對類似影片的分級和管理。”管理學院10級本科生繆運文認為,“林某本為醫學專業學生👿,平時學習中的活體實驗可能會對其本身的心理產生一些影響©️🧟。高校應該加強對研究型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尊敬,避免一些學生因一時沖動而發生過激行為💫。”社區學院12級本科生鮑俐穎認為,“在這一場高智商的命案中,學識變成了一把利刃,捅進了身邊人的胸膛🧦。學會用自己的自由意誌控製自身情緒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至關重要☯️。”圖書情報檔案系11級本科生劉迪認為🦸🏼♂️,“其實做人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如何與室友相處也是做人📷。本案中的林某雖成才未成人🟠。我覺得做人應該是大家一生都要修,而且要始終去做的事情#️⃣。”
關註心靈,共同進步
隨後,大家就如何解決心理問題,提高抗壓能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幾名老師也參與到討論中來👫🏼,積極的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12級碩士生劉樹佳認為🏌️♀️,“目前,大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與我們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我周圍的許多同學都在望子成龍的思想觀念下成長,一味的追求學習成績✈️,忽略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錢偉長學院11級本科生吳柯儒認為“當代大學生生活節奏太快,應該偶爾慢下來,學會放松自己🖕,平衡好自己和他人的關系🌀。而找到造成心理問題和性格缺陷的原因,對解決這些問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環化學院的孫儉老師結合學員的分享,認為“家教對學生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社科學院的張亞月老師則表示,“我們在關註家庭教育的同時🧉,也要關心自身素質的養成。應該學會使用自己的自由意誌在不好的環境裏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社科學院的蔣國慶老師認為,“就目前情況而言🥷🏽,絕大部分人對這件事的評價還是愛憎分明的⏱。這說明大家還是擁有道德底線的🫑,是生活在一種規則之中。”
在老師和學員們的交流過程中,新的想法和見解也不斷湧現,更加激發了學員討論的熱情。
了解自己,看見成長
隨後😭,學員們通過心理測試的方式,進行了自我認識和剖析⛽️,對如何緩解心理壓力也進行了相應的了解🍋。“每一道題目都傳遞了一種信息,對自我心靈的關照也有很多途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對專業老師的咨詢都能夠幫助我們疏導心理問題,很多時候心理出了問題是因為我們把心關上了👱🏿♂️,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很重要。”翔英學院11級本科生程清如是說😩。
在心理測試結束後,社科學院張亞月老師和蔣國慶老師分別進行了總結🤷🏼。社科學院張亞月老師認為:“在關註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的關註社會環境🚴🏻♂️,它決定著我們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光宗耀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個社會為大家提供了過度單一的成功觀和價值觀🍹。如果這個社會流行著一種錯誤的價值觀的話,那麽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都會終身體會一種挫敗感和痛苦感。”社科學院的蔣國慶老師對同學們如何更好的處理自身的情緒問題提出了建議,他說“當我們出現消極情緒,如沖動、生氣、厭惡時,應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並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如看看景色、聽聽音樂。學會情緒管理也許就可以避免很多慘劇的發生🍸。”
此次論壇使學員們不僅完善了看待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收獲了對自身性格更深刻的剖析和了解。在交流與分享的過程中,學員們感悟到了自己的成長,也增加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高校投毒案背後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對當代大學生具有警醒作用🥷🏻,也要求我們通過自己的自由意誌和對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保持心理健康,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校團委、人才學院 黃鷺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