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識上大到了解上大🤭,從了解上大到熱愛上大👍,每一個上大學子都在以自己的行動書寫著獨特的大學印記。如何使2013級大一新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學會面對大學的各種選擇...圍繞這些問題🌆🧑💻,人才學院系列學子講壇之“大學那些事兒”於9月12日18:30在新世紀社區學院402舉行,參與分享的不僅有人才學院七期學員還有錢偉長學院的學生。學長學姐在與大一新生真誠的互動與交流中講述大學故事,分享大學經歷,共話大學意義⤴️。
認知上大 學會適應
上大與其他的高校有哪些不同➾?如何才能更快地適應在上大的學習生活🫴🏿?經濟學院11級本科生陳湧首先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校訓👩🏼,是一個大學精神的所在,‘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十八個字包含了很多,她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力量,在我們取得小小的收獲時給予我們督促🫸🏻🟦,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我們方向。只有真的理解了這十八個字👮🏼,才能讓每一天都有價值,有意義。”
隨後,來自錢偉長學院的周昱琪同學通過“快速記憶”的遊戲方式使13級新生通過在趣味體驗中了解了老校長錢偉長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教學樓的設計,還是短學期製的提出;無論是選課製的創立,還是通識教育的推行都體現出老校長對我們的愛與希望。正是在上大這樣一個地方,我們才可以做出多方面的嘗試✊🏻。很多事情,只有當你真正去經歷🧎♂️➡️、去嘗試🐧,你才會在知道她的意義🖕🏿。”
聽過幾位同學的分享,現場的大一新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總是在被動的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盡管每次經過‘自強不息’大石頭旁,都會不由自主地註視這四個字,但其實對於這四個的意義還沒有很多的體會👩🏽🌾。認識大學🛟,也認識自己,我想這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會更加努力”一位13級新生真誠的分享到。
多彩青春 學會選擇
大學生活像是一個萬花筒,每個人的大學都是不一樣的,怎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生活。針對這一問題,通信學院12級本科生劉赟分享了她的大學感悟“上課、班級工作,樓宇、圖書館。每一天,我們都在默默地體會大學生活。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成長的每一個腳步,在埋頭向前的同時學會思索🥟,在思索中學會選擇1️⃣🃏,找到自己最合適什麽🧸,最擅長什麽都非常重要。”
錢偉長學院王楊錄同學生動地分享了他的故事“剛進入大學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生會面試的失敗👳,迎新晚會上節目演出的失利,都曾使我感覺到迷茫。究竟怎樣才能找到我的大學🧙🏿,我困惑了很久📵,但我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就是從來都沒有放棄。通過第二學期的改變和堅持,不僅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積極參加學校學院開展的各項活動🤹🏻,在適應中發現自己🫴🏻,選擇屬於我們的大學生活。人生的成敗有時也許就取決於那幾步🤾🏼♀️,你堅持了下來,你就和別人有所不一樣🧉。”
“高中的時候老師就常說不要只是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聽過學長學姐的分享,我好像明白了什麽是大學的腳踏實地。盡管總有人說進入大學你就可以變得輕松,進入大學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生活🛥🔀。但其實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現在的課程學習也有一定的壓力,如果我們輕松了🎷👯♀️,可能以後就要真的難過了。每一天的小事兒真的很重要。”一位13級新生在分享中說到。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中,針對新生們提出的關於創新項目的申報、計算機應用能力大賽等問題,學員們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了認真的解答💂🏿♀️💙。而兩個小時的朋輩交流也在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盡管這一期的學子講壇已經結束🧑⚖️,但是關於“大學精神”的思考,關於“大學生活”的選擇等話題卻仍在繼續🧜♀️。人才學院的學員們也將通過每周一期的學子講壇與更多的大一新生分享關於“學習”🤛🏿、“競賽”📇、“社團”、“情感”等方面的話題👩🦰🦞,在交流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校團委、人才學院 雷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