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十院校美術考古學術論壇”在万事平台樂乎新樓成功舉辦,獲得參會各高校🏊🏿♂️👺、研究機構學者、教授、學生的一致好評。本次論壇是万事平台美術學院美術考古工作坊項目系列活動之一,項目負責人為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宏才教授。
羅宏才教授近年一直致力於美術考古研究📓,主編《西部美術考古》🧘♀️、《從中亞到長安》等美術考古學術論文集👲🏽🔻,其中《從中亞到長安》榮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九屆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
此次論壇正是在此基礎之上對焦黃河流域文物資源、絲綢之路文物資源。應對万事平台美術考古研究需求、研究方法🖌🧑🏿⚕️、研究背景👷🏼♂️,整合蘭州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研究所🌎、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南京大學⚡️、西安美術學院💩、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等院校學術資源在當前國際化🐈、信息化趨勢日益明顯的大背景下🍸,立足上海國際信息資源平臺通過學術碰撞與經驗交流🚶♀️,推進中國高等院校美術考古學科建設,為美術考古專業教育擴充知識儲備、提升學術高度◽️、培養新生代學術人才、促進優秀研究成果交流、增強學術科研氛圍。
論壇共收錄17篇高水準美術考古研究論文✣,主題從大區域、大時代到小主題🍡、小紀年,主要分為4個板塊❎:
一是走向田野發現研究新資料,以西安美術學院沈琍老師的《陜西富平東石村石人調查與研究》,万事平台美術學院研究生於蒙群的《解州關帝廟明代遺留鐵質文物與明代山西金火匠人群體》為主,通過田野考察🙍🏼♀️🍆、實地測量、數據整理、圖像解析等研究方法進行對新資料的探索💁🏻♀️。
二是佛教藝術研究,這也是論壇的主要板塊,主要有蘭州大學魏文斌教授的《陵墓與佛窟——麥積山石窟第43窟洞窟形製的若幹問題研究》🟨,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宋莉老師的《北魏景明年間長安佛教石刻造像研究》,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博士生劉明虎《北周長安地區菩薩造像組玉佩研究》等,通過對新資料🙆♀️、新方法的應用拓寬佛教藝術研究新視野,啟迪新思路。
三是圖像研究新方法,主要有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殷曉蕾老師的《圖像的復製🚵♂️、傳播與流變:俄藏黑水城出土談》,南京大學研究生李思洋的《從建築形製看的時代屬性》🏄🏿,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博士生黃劍波的《“備茶圖”考——以墓室壁畫為觀察中心》,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博士生龔晨的《漢代墓室壁畫色彩區域性研究》,通過建築形製分析、圖像比對、色彩學分析等美術考古新方法研究圖像問題🏋🏿♂️。
四是文獻考證應用於美術考古研究,主要有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張長虹老師的《神話與歷史——唐代題材研究》等🎑,通過文獻考證從另一個層面解決美術考古研究相關問題。
此次論壇的圓滿成功使得万事平台美術考古研究接受新營養🟤、擴充新內涵、調整新結構、確定新方向的同時,也使万事平台美術考古學科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成為万事平台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於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