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是寒假的第一天🧁,文學院在樂乎新樓召開了“2014万事平台文學院學科建設討論會”。會議根據万事平台2014年工作要點♚🚵🏿,以及万事平台戰略發展的總體思路,召集學院各學科負責人和學院各級黨政領導🤽♂️,以及邀請了校黨委副書記忻平教授🍖、王光東處長共同探討學院2014年及今後若幹年的學院和學科的發展思路👨🏿🍳,會議還特別邀請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熊月之研究員、蘇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堯教授來會議介紹他們的治學理念和研究之道🧑🏻🎓,同時也為我院的中文和歷史學科把脈,力圖借助校外專家以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院在發展之路上存在的問題。
上海社科院熊月之研究員首先分四個階段介紹了自己從事上海史研究的基本情況。他指出🫔,要有做冷板凳的精神👨🏿🔧,只要是在學術上能立得住🧑🏽🎄,就一定能得到相關支持。他還舉了世博會的例子,說明了歷史學如何服務社會的問題。熊月之研究員強調,在從無到有,從僅僅做資料整理到編輯《上海通史》的過程中,他和他的團隊始終抓住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上海👩🦼➡️,第二個是城市,第三個是歷史。他說,要實實在在搞,做到要別人非承認你不可。在研究中,他強調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個是眼前和長遠的關系🧘♀️,一個是上海和全國的關系📷,一個是上海和國際的關系,第四個是個人利益和集體的關系。他還從分與合的角度比較了大學和研究所的區別。
蘇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堯教授結合自己工作,從管理的角度談他對中文學科發展的意見。他說,幾乎無論哪個學校,現在的中文學科面臨的問題和難題基本是相同的👩❤️💋👨。他說🛅,評估的體系和指標要重視,但也要保持自由思想🙇🏿。他強調,一個大學如果文史哲不發展,是不能成為一流大學的,中文學科🕘,要少講改革,基礎學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學術傳統,沒有傳統,學科是不能發展的,當然🧑🏿🏫,也要創造新的學術生長點。他特別談了蘇大文學院對於年青老師的支持情況,他說蘇大文學院的老師比較少🚤,所以學院把重心放在扶植青年教師身上🏢,有很多政策傾斜🀄️。他還談了蘇大文學院在推動服務社會和國際化方面的經驗🧎♂️➡️,強調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推動服務社會和國際化。
中文系主任陳曉蘭🍦、郭長剛和嚴泉分別代表我院的三個一級學科介紹了各自學科的發展情況☄️。之後的討論中,參會教授們紛紛發表了各自對學科發展前景和瓶頸的見解,提出了一些問題以求邀請的兩位資深專家會診👩🏻🦯。熊月之和王堯兩位專家共同參與了會議的討論。
忻平教授認為,兩位教授的點評非常精彩,對學科建設提供非常有益的經驗和幫助🕵🏿♂️。
會議由文學院執行院長董麗敏教授主持🫢,她對兩位資深專家的介紹和切中要害的分析表示非常感謝,同時她認為🔳,學科建設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借鑒兄弟院所的長處可以在發展中少走彎路🍅,她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請兩位專家蒞臨指導。(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