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國際交流學院“莘遠沙龍”第三期在延長校區學院二樓會議室如期舉行⛹️🌞。此次沙龍邀請復旦大學遊汝傑教授做題為《海外華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的專題講座🚶♂️。國際交流學院教研中心主任常峻副教授主持此次沙龍🚶🏻♀️➡️,全體教師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聆聽了講座。
遊汝傑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政府特殊津貼教授,任上海語文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重大社科基金評審委員。研究領域廣泛,涉獵漢語方言學、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地方戲曲音韻研究以及傳教士方言研究等。遊汝傑教授此次報告取自他本人的《海外華語使用情況調查》項目,該項目是國家語言“十二五”科研規劃2011年度委托項目🙆🏿🩷,參加人員涉及香港、臺灣🫙、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地區和國家,是一個跨境合作項目,對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製訂👨🏿💼、語言資料庫的開發和利用🚼、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深化和漢語的國際推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遊汝傑教授曾在泰國清萊授課一年,期間對泰國漢語的使用情況做了極為細致的田野調查。
遊教授的報告共四部分✢:一、海外漢語的類別和地理分布;二、泰國潮州裔華人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三🧑🏼💻、新加坡華裔中學生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四、臺灣大學生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遊教授以詳實的田野調查資料和紮實的統計數據,配以圖表和地圖,向大家展示了海外華語的使用情況🐅⚧。
報告引發了與會者的討論熱情🚣🏿♀️,本院教師以及來自泰國和臺灣的漢碩班同學紛紛就海外華語的使用情況與遊汝傑教授展開討論,使師生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後,曾桂娥副院長作了總結發言🤵♀️。她指出🧘🏼,遊汝傑教授以73歲高齡鉆研學術並進行艱苦的田野調查,令人敬佩🪴。我們不僅從遊教授的報告中了解海外華語的最新使用情況,為我們的教學、科研和學習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借鑒,更要學習他嚴謹的治學方法和態度🧑🏿🏭。
講座結束了,漢碩班的同學們意猶未盡👟,仍圍繞在遊教授身邊請教問題。莘莘學子🏌🏽♂️,學無止境,莘遠沙龍第三期圓滿落幕🏊🏿。
國際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