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15 日上午,“美哉漢字”文字美學通識系列講座在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盛大開幕💉,本次活動由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主辦😶🌫️,上海美術學院字體設計工作室承辦🌒🕵🏻♀️,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王敏教授擔任學術主持🧇,華文字庫創始人、上海美術學院特聘博導黃克儉教授、上海美院青年教師王靜艷為總策劃人💅🏽。
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教授、副院長陳青教授、万事平台人事處張英姿副處長參加了本次講座。汪大偉院長首先致辭,他充分表達了上海美術學院對於字體設計的期待和支持。學術主持王敏教授介紹了本次學術活動的概況。
4月15日進行了六個主題演講👨🏿🦰、一次論壇👨🏻🎓,16 日進行了四 個主題演講、一次論壇,分別從文字學、印刷學、書法學👨🏿🎨、歷史學、視覺心理學、信息學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與字體設計相關的理論🙆🏽👩🏿🎓。本次講座受到了高度關註和支持,字體愛好者從全國各地趕到上海美術學院,現場爆滿,更有兩千余名網友通過直播平臺觀看了本次講座🧎。
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非常重視字體設計學科👨🏿🦲,這是因為上海獨特的歷史傳承,更因為漢字對於設計學科的重大意義。漢字獨有的強大能量,使其不但承擔著傳承文明🧑💼、維系民族的使命⌚️🚦,更是一直以來中國人用以修養品性、洗練審美的工具🪹。漢字作為文字的工具性使其承擔著傳承文明的職責🏌🏿♀️,漢字的造字思維不但支撐了其本身的穩定性,而且對於維系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功不可沒,而漢字獨有的書寫審美是中國審美最為核心的部分,更是中國文人用以修養品性的利器。到今天,漢字的這些屬性或是維持或是削弱🎺。而這削弱的部分(修養自身🙌🏿、洗練審美)正是藝術設計的損失🐹,正是我們今天“民族設計”體虛的重要原因🤶🏼。無疑,從漢字入手,是最好的進行民族設計孕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