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錢偉長講壇第81講《Biomaterials for Neural Interfaces》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CJ207會議室順利舉行,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於利希研究中心Andreas Offenhäusser教授應邀作主題報告🧃,活動由錢偉長學院黨委書記馮淩燕教授主持🥑。
Andreas Offenhäusser教授畢業於德國烏爾姆大學,在日本RIKEN研究所完成博士後研究🥤,1994-2001年擔任美因茲馬普高分子所研究組長🏄🏻♀️,自2001年起擔任德國於利希國家研究中心薄膜與界面研究所(Institute of Thin Films and Interfaces, now Complex System, ICS)所長,2002年起擔任亞琛工業大學物理系全職教授,並於2007年起擔任德國柏林研究院聯合會董事會成員。他累計發表論文400多篇👲🏻,廣泛參與多國科研合作🤧,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
本次講座中🫱,Andreas Offenhäusser教授首先指出🧑🏻⚕️,材料科學的最新進展引發了人們對於納米材料應用於神經假體的廣泛興趣🛶。一個理想的神經接口應該與神經系統無縫銜接⛹️♀️,並且具有耐久性。因而🐮,許多納米材料成為當下感測信號和刺激神經元的首選。教授還重點具體地分析了各類微器件材料的特性🌔、功能和應用利弊,指出對生物材料信號交互性⚂、生物相容性😥、機械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分類分析了不同種類的電活性材料及其微器件在記錄、刺激和神經元生長方面的研究進展🦹🏽♂️。並聚焦於電極植入體的異物反應問題🕎,當下神經生物功能材料面臨的技術難題和科技挑戰👩👩👧👧,啟發同學們在神經界面等相關領域開展思考與學習。
在講座後的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展現了對於相關知識的求真與渴望♿🫥,就研究領域選擇🦒、實驗成果與實際應用等方面進行請教。Offenhäusser教授結合自身跨學科研究的經驗🤷🏽♀️🧟♀️,鼓勵同學們對於學識要懷有開放的態度🤹♂️,突破現有知識的框架,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教授也詳細回答了新材料研究和傳統材料研究的區別和需求🔠,強調即使材料研發存在挑戰🧑🏼💼,但也是承載人類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馮淩燕書記代表錢偉長學院向教授表達了感謝,並對講座內容做了總結,鼓勵同學們特別是大一新生要抱有好奇心🤦🏻,拋開畏難情緒⚅,樂於接觸🥮、探索各個領域的知識,充分利用好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各類講座資源👩🏼,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科研興趣🤛🏽。
講座結束後,馮淩燕書記陪同嘉賓參觀了南區偉長書院,實地考察了偉長書院的育人環境和學生活動情況🫨👂🏼。